top of page

港大奧比斯推免費青光眼篩查 6 月起抽出 3 區逾 3,000 公屋戶受惠

2023年5月29日

<刊載於《Yahoo新聞》,2023年5月29日>

青光眼是引致失明的其中一個主因,惟本港一直未有相關篩查計劃。奧比斯與港大醫學院眼科學系今日(29 日)公布,將於 6 月起,為 3,000 名年滿 50 歲,居於南區、觀塘及大埔的香港永久居民公屋戶,提供免費眼科檢查。此項計劃亦會採用眼科學系研發的新技術 ROTA,與傳統檢查相比,可以提高早期青光眼的診斷敏感度 30%。

青光眼是不可逆轉的世界性失明主因,於 2019 年,全球便有約 7,600 萬人確診青光眼。一項於廣州進行的研究便指,50 歲以上的人士,有約 4% 患上青光眼,惟本港目前未有相關篩查及全面研究。港大醫學院便與奧比斯合作,推出「青光眼人工智能 ROTA 篩查計劃」。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劉澤星稱,對於能推出是次計劃感到高興,亦提到過去 20 年來,香港確診青光眼的人數明顯增加,而患上青光眼並非一時三刻,「預防比治療更重要」,期望計劃能減少青光眼對視力的損害。奧比斯主席及行政總裁 Derek Hodkey 亦對於能與港大醫學院合作,並應用新技術表示高興。


前檢測技術不時出現「假陽」、「假陰」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眼科學系主任梁啟信解釋,青光眼即用作傳送眼部接收到資訊的「視神經細胞」及「軸突」出現退化。由於青光眼最大的影響,是病人的側邊視野,「即使到晚期,病人的中央視力都係唔錯」,亦因此,不少人其實不知道自己患上青光眼。


他續指,目前青光眼診斷的主要技術為「光學相干斷層掃瞄」(OCT),其技術主要集中於檢測「視網膜神經纖維層」有否變薄。但因為技術無法檢查到「軸突」,OCT 的結果分析不時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


而 ROTA 雖然同樣是利用光學掃瞄,但在分析上,不只檢查到纖維層厚薄,亦檢查到神經線,能得知黃斑區有否受損,「可以有好效睇到病理、神經結構,去判斷病人有,或者無青光眼。」梁啟信表示,研究發現,使用 ROTA 技術,可以將早期青光眼的診斷敏感度提高 30%。


新研究挑戰傳統醫學界認知

另外,梁啟信稱在其研究中,有超過 70%的早期青光眼患者,在黃斑有ROTA檢測到的神經損傷。他形容,這個發現挑戰了傳統對青光眼的認知,「我讀書時讀到,咩係青光眼」,即青光眼的損害會由「周邊視力」開始。他說,有青光眼及黃斑點受損的病人﹐有更高的失去中央視力的風險,更需要及時檢測及治療。


青光眼篩查計劃擬邀請約 3,000 個隨機選定的南區、觀塘及大埔區公屋戶作青光眼篩查,50 歲以上的合資格住戶可憑寄出的邀請信及住址證明,於網上預約,每戶名額 2 個。住戶可按時間表,於港大眼科中心、觀塘地區康健站及大埔地區康健站接受篩查。


檢查內容包括由驗光師提供視力測試、屈光、眼壓測量,以及由眼科專科醫生提供諮詢等。若被檢出須接受進一步治療,患者可獲轉介至公立、或私家眼科門診跟進。計劃亦擬於明年展開第二階段,屆時料可為其他區的居民,提供額外名額。「青光眼係有得醫…如果在篩查早期搵到,可以用不同治療防止失明。」


冀長遠減輕市民醫療負擔

奧比斯香港總幹事劉慧思則表示,從過往的調查可見,近半港人從未接受全面的眼科檢查,而是次的計劃,是奧比斯首個全港性的篩查計劃。劉慧思說,期望可以藉是次計劃,呼籲 50 歲以上人士每年接受全面眼科檢查。


港大眼科醫學院名譽臨床教授李啟煌說,相信是次篩查可以帶來早診斷、早治療,長遠減少市民的醫療負擔。


梁啟信亦提到,雖然港府支持發展基層醫療,但在目前香港的基層醫療體系中,「眼科係無咩位置」,因此期望將來在透過推廣相關技術,讓眼科檢查更進入社區,「減輕眼科專科嘅沉重負擔。」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