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港大奥比斯公屋抽驗眼疾 8%患青光九成不察覺

<刊載於《明報加東網》,2024年2月24日>

【明報專訊】青光眼暫未能根治,但及早診斷和治療可防止惡化。奥比斯及港大醫學院眼科學系去年6月推出青光眼人工智能ROTA(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光學紋理分析)篩查計劃,為1159名50歲或以上公屋住戶檢查,發現約8%患青光眼,當中逾九成人篩查前未察覺患青光眼,目前已獲轉介至眼科門診跟進。另外,研究結果指近九成患者的眼壓低於21mmHg,即屬正常水平,反映不能只靠測眼壓診斷。

奧比斯眼科飛機醫院相隔8年再次訪港,對外開放,向公眾展示由貨機改裝而成,集教室、手術室及康復室等醫療設備於一身的小型教學醫院,奧比斯與港大醫學院眼科學系下周五於飛機內舉辦眼睛健康講座,介紹青光眼最新治療及診斷方法。由於位處禁區,市民報名時需登記個人資料,活動亦會網上直播。(賴俊傑攝)


公屋戶篩查發現8%患青光眼,港大醫學院眼科學系主任及臨牀教授梁啟信(左五)形容數字驚人,較2006年廣州一項類似研究結果高兩倍,但認為箇中原因非港人患青光眼數字和程度增加,而是青光眼早期難診斷,今次採取ROTA技術有助更準確識別患者。(賴俊傑攝)


眼壓多正常 難單靠測眼
推AI技術 診斷更精準

年過七旬的謝先生戴着眼鏡,雙目澄明有神,記者離他約兩個身位,看到他雙手放在腿上從容地坐着,然而他卻只見記者肩膀以上位置。他多年前發現自己外出時經常撞到人和物件,2011年經眼科檢查始知患上屬晚期的青光眼,現只能看到視野中央的影像,慨嘆眼疾影響距離感,無法看清不規則的石級,早已放棄行山嗜好。


外出常碰撞 驗眼始知晚期

謝又憶述約七八年前,過馬路時撞到安全島的邊緣,跌傷嘴唇需到醫院鏠針。愛好觀鳥和攝影的謝先生,如今仍攜相機周圍走,但到訪陌生地方時會叫上太太,笑說觀鳥時「睇唔到(體型較小雀鳥)嗰陣,有時佢幫我搵埋」。


港大醫學院眼科學系主任及臨牀教授梁啟信表示,青光眼患者視力非「黑色一撻撻」看不見,而是部分影像消失,但由於大腦分析影像時會按周遭環境自動調節,患者普遍難察覺。梁指青光眼初期病徵大多為夜間視力不良,倘發現日間視力亦減退時,病情可能已惡化。


視神經退化與年紀有關,梁啟信呼籲市民50歲後定期做眼科檢查,而隨ROTA診斷技術推出,冀應用於社區康健中心等基層醫療系統,及早和更準確地診斷青光眼和其他眼疾,減輕公營眼科服務壓力和輪候時間。


奥比斯與港大醫學院眼科學系去年6月至今年1月,從觀塘、南區和大埔隨機抽出1159名50歲或以上公屋住戶做眼科檢查,發現約93人患青光眼,推算青光眼在本港病發率達8%;13.5%因白內障、老年黃斑病變及其他可致盲眼疾被轉介至眼科門診。

ABOUT US

關於我們

We strive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professional and public education as well as clinical and community services for empowering positive change of the society.

我們致力於卓越科研、專業和公眾教育,以及臨床及社區服務,以為社會帶來正向的改變。

CONTACT US

聯絡我們

Tel:  +852 3962 1405
Fax: +852 2817 4357

 

Room 301, Level 3,

Block B, Cyberport 4

100 Cyberport Road,

Hong Kong

 

Email: eyeinst@hku.hk

SUBSCRIBE US

訂閱我們

Thanks for submitting. 感謝您提交表單。

  • Facebook
  • Youtube

Copyright ©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屬香港大學眼科學系所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