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逾7成早期青光眼有黃斑點受損 奧比斯聯同港大推免費社區篩查

<刊載於《健康創富》,2023年7月11日>

青光眼一直被認為是視力「隱形小偷」,是失明主因之一,但本港一直未有大型的社區篩查計劃。奧比斯聯同港大眼科學系隨機抽選3,000名年滿50歲,居於南區、觀塘及大埔的港人,提供免費的青光眼篩查計劃。該計劃的獨特之處是採用了先進的ROTA技術,比起傳統檢查的診斷準確率高30%,期望可以及早發現更多隱形個案。

最近,一項由香港大學眼科學系領導的開創性研究發現,72%早期青光眼患者的眼睛在黃斑和視網膜中央區域(即負責中央視力的區域)有軸突纖維損失(即神經退化)。這項研究結果挑戰了傳統認知,即青光眼在早期階段只會損害側視力,而不會影響中央視力。研究結果意味同時具有青光眼和黃斑點受損的患者,面臨著更高的致盲風險。


首階段為觀塘、南區及大埔公屋戶服務

有見及此,奧比斯聯合港大醫學院眼科學系並肩推出「視」不宜遲 — 青光眼人工智能ROTA篩查計劃,為逾3,000名隨機選擇年滿50歲的公屋住戶提供免費全面眼科檢查服務。計劃已經展開,首階段選定南區、觀塘及大埔區公屋住戶,進行免費的全面眼科檢查,並為需要進一步治療的患者提供轉介到公立或私家眼科門診跟進治療。計劃亦將於明年展開第二階段,為全港居民提供額外名額。


青光眼中的黃斑受損難以通過傳統的臨床診斷方法檢測出來,今次的社區青光眼篩查採用ROTA技術,透過使用標準的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ROTA以高解像度直接觀察視網膜上的神經纖維,顯著地提高了早期檢測青光眼所造成視神經損傷的準確性,包括在黃斑區以內和外的受損。相比於使用OCT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分析的現有標準,ROTA可以將早期青光眼的診斷敏感度提高多達30%。


研究助分析本地患者患病率

研究結果已刊登在兩本領導性的學術期刊上 —《自然生物醫學工程》和《眼科學》。該項目的完成將有助於識別未被診斷出的青光眼患者,並了解香港青光眼的患病率和風險因素。此外,兩家跨國 OCT 製造商已獲得專利技術應用許可,將ROTA應用到臨床 OCT 系統的,因此預計 ROTA 可以使世界各地的青光眼患者受益。


奧比斯香港總幹事劉慧思表示,奧比斯一直透過學校工作坊及社區講座,向學童、青少年、長者及不同機構傳達護眼知識,是次透過全港性的眼睛檢查、青光眼講座和調查等活動,希望可進一步喚起港人對青光眼及眼睛健康的關注,向社會灌輸「視」不宜遲的正確資訊。



劉慧思(左)希望是次計劃喚起港人對青光眼及眼睛健康的關注。


計劃為逾3,000名年滿50歲的公屋住戶提供免費全面眼科檢查服務。

ABOUT US

關於我們

We strive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professional and public education as well as clinical and community services for empowering positive change of the society.

我們致力於卓越科研、專業和公眾教育,以及臨床及社區服務,以為社會帶來正向的改變。

CONTACT US

聯絡我們

Tel:  +852 3962 1405
Fax: +852 2817 4357

 

Room 301, Level 3,

Block B, Cyberport 4

100 Cyberport Road,

Hong Kong

 

Email: eyeinst@hku.hk

SUBSCRIBE US

訂閱我們

Thanks for submitting. 感謝您提交表單。

  • Facebook
  • Youtube

Copyright ©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屬香港大學眼科學系所有。

bottom of page